资讯中心

世运会冠军徐露返乡:点火台前的荣耀与家乡味的温度

2025-08-15 16:30:18



8 月 12 日上午,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的 “点火女孩” 徐露,带着女子尾波滑水自由式金牌回到家乡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。短暂的两个半小时团聚里,家人用她最爱的回锅肉和干锅虾铺就了一场温馨的庆功宴 —— 这道充满烟火气的家乡菜,与她在世运会上的高光时刻交织,勾勒出一个 00 后运动员的成长轨迹与家国情怀。

一、72 小时的双重使命:从点火台到领奖台

8 月 7 日晚,成都秦皇湖的夜被圣火照亮。徐露与搭档阿卢晓波手持 “竹梦” 火炬,在摩托艇牵引下以尾波冲浪的方式疾驰湖面,点燃世运会历史上首支主火炬。这个震撼瞬间通过全球直播传向世界,而三天后的 8 月 10 日,她又在三岔湖赛场以 69.56 分的成绩摘得金牌,成为世运会历史上首位兼顾点火手与冠军双重身份的运动员。

“点火时心跳快到和鼓点同步。” 回忆起开幕式,徐露坦言压力远超比赛。为保密起见,点火彩排被安排在凌晨,她白天训练、深夜彩排,连续两个月几乎没有完整睡眠。中国特技滑水队总教练王涛透露,徐露不仅要平衡高强度训练与彩排,更要承受 “代表中国展示滑水魅力” 的心理重压。但她最终用完美表现诠释了 “水火交融” 的东方美学 —— 摩托艇划过湖面时激起的浪花与圣火交相辉映,正如她在决赛中完成的 720 度转体动作,将力量与柔美结合得淋漓尽致。

二、十年磨一剑:从健美操少女到水上飞人

徐露的滑水之路始于一次偶然。11 岁时,这位眉山姑娘还是少年宫的健美操选手,因出色的柔韧性被滑水教练选中。跨界转项的艰辛远超想象:高速滑行中落水导致膝关节韧带撕裂、长期握牵引绳留下的满手老茧、为突破新动作反复练习到呕吐…… 最严重的一次伤病让她休养了整整一年。但对 “飞在空中的自由感” 的热爱,支撑她走过低谷。2018 年,15 岁的她斩获世界尾波滑水锦标赛亚军;2024 年亚洲系列赛夺冠;2025 年世运会,她终于在家乡父老面前站上最高领奖台。

“滑水练到最后,其实是在享受‘玩’的状态。” 徐露说,每次完成高难度动作时,她都能感受到肾上腺素飙升带来的纯粹快乐。这种对运动的赤忱,让她在世运会期间主动承担起推广滑水的使命。接受外媒采访时,她特意用英语介绍:“滑水不只是极限运动,更是艺术表达。” 她希望通过世运会的舞台,让更多青少年敢于尝试这项 “小众” 运动。

三、家乡的温度:两个半小时的团圆盛宴

徐露此次返乡行程紧凑,仅在家停留 2 个半小时。但家人的迎接仪式充满巧思:母亲李玉仙提前备好了她最爱的二荆条和仔姜,姐姐徐欢凌晨五点就去菜市场挑选最新鲜的青虾。当徐露推开家门,熟悉的豆瓣香扑鼻而来 —— 回锅肉在铁锅中滋滋作响,干锅虾的麻辣味混着洋葱的甜香弥漫整个厨房。这两道菜承载着她的童年记忆:小时候每次比赛归来,家人都会用这两道菜为她庆功,“尤其是回锅肉,必须用眉山本地的三线五花肉,先煮后煸,最后加蒜苗提香。” 徐露边吃边向家人展示金牌,“这是我吃过最香的回锅肉。”

短暂的团聚里,徐露的房间成为焦点。墙上挂满了她从省运会到世锦赛的奖牌,书桌上摆放着泛黄的训练日记。母亲翻出她 12 岁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的照片:青涩的女孩抱着比自己还高的奖杯,笑得灿烂。“那时她总说要让世界看到中国滑水,今天终于做到了。” 李玉仙抹着眼泪说。而徐露则悄悄将金牌挂在母亲脖子上:“这枚金牌有您一半功劳。”

四、未来可期:从家乡出发的新征程

午餐结束时,徐露又要匆匆赶往海南参加活动。临行前,她特意打包了一份回锅肉,“带给队里的教练和队友尝尝,让他们也感受家乡味道。” 谈及未来,她眼中闪烁着坚定:“世运会不是终点,我还要冲击 2026 年世锦赛,争取让五星红旗在更多国际赛场升起。”

世运会冠军徐露返乡:点火台前的荣耀与家乡味的温度

这位年轻的世界冠军始终记得家乡给予的力量。在微信朋友圈,她分享了与家人的合影,并写道:“无论走多远,眉山的回锅肉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。” 正如她在世运会赛场上的宣言:“为家乡而战,为国家争光”—— 这份情怀,或许正是中国体育新生代最动人的注脚。

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方网站